东方之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何院士面对世博会中国馆工程,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其重大,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中国器”方案在八个入围作品中排名第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作为创作理念,最终完成“东方之冠”的建筑造型。中国馆将站在中国文化、东方哲学的立场上,对21世纪的城市与人居文明作出自己的诠释与展望。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
重庆旅游建筑设计本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叁个概念组合,由东到西顺序而成,与此相对应的是“断刀”、“死亡之庭”、“铸剑为犁”叁个空间意境的塑造,形成序曲—铺垫—高潮—尾声的完整空间序列;建筑空间从东侧的封闭、与世隔绝过渡到西侧的开敞,与城市、自然融为一体。
大地的纪念——映秀?震中纪念馆
纪念的主题不仅仅定位于叙述灾难惨痛的一面,更希望能够传递人性的坚强和伟大,撒播希望的种子,并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植根于大地的地景式建筑的概念,来表达这大地的纪念主题,呈现一个自然、平和、静谧的纪念场所。采用质朴的清水混凝土和当地黑砂岩的自然灰调,不仅与山体环境形成整体、和谐的关系,同时也烘托出建筑的场所精神。在生与死之间的场地,营造了一个自然、平和、静谧、与大地深层对话的场所。
世纪之窗——天津博物馆
以“世纪之窗”为空间主题,各个展厅如同时光隧道,把历史层面和现代层面相结合,站在不同的高度来回应空间主题,再现天津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这是回顾天津设卫建城600多年的文明之窗;这是再现中华百年看天津的历史之窗;这是展望天津美好前景的未来之窗。
帮立潮头——宁波帮博物馆
宁波帮博物馆所展示和叙述的主题是宁波帮这个特殊人群的传奇历史以及宁波的人文地理特色。博物馆设计中将“帮”转译为结构化、整体性的建筑群体,致力达到建筑群像的标志性。“叁江汇流出海”是宁波标志性的地理景观,设计中结合基地四面贯通水系的有利条件,使得“水”成为环境设计的主角。
钱学森图书馆
这座为纪念钱学森而建的纪念图书馆集收藏、展览与学术交流功能为一体,用“大地情怀、石破天惊”的设计概念来展示钱老一生的丰功伟绩。建筑主体“方石”是钱老“两弹合一”工作场地的戈壁滩的风蚀岩意象的抽象表达,向外悬挑的方形“石头”,形体突显明确的力量感,表面刻划暗红色肌理,像素化的处理产生具有同质基底的变化性与抽象度,使“雕塑”化入了建筑外墙。
山水入园——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
从基地原生态自然环境出发,利用基地环境中丘陵、河流、池塘等景观元素组织校园规划,形成“建筑—丘陵—建筑—丘陵”疏密相间,张驰有度的规划结构。花溪河景观与校内景观互相渗透,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山、水、建筑一体化的校园空间。
和谐?发展——泰州(中国)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心
整体空间序列设计以保留建筑为重心展开布局谋篇,因时就地、形成主题明确、起承转合、一气呵成的建筑叙事篇章,呈现既蕴含传统气质又展示现代思维的“泰州新建筑”品相。
在嘉宾提问环节,彭礼孝先生、程泰宁院士、周愷先生分别向何镜堂院士请教问题,何院士对其一一作了精辟的解答。随后是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彭礼孝:闽南学派和闽南地区对您的建筑设计理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何镜堂:闽南的文化是一种交融的文化,闽南建筑师和闽南学派不是一种建筑,是一种创作思想。一个建筑要强调它的整体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从地域里面提升它的依据,地域依据、文化依据、气候依据,并与现代的材料结合起来,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统一的思想,这也是闽南建筑的核心思想所在。
程泰宁:您是如何进行团队建设,来完成了众多的建筑佳作?
何镜堂:重庆旅游建筑设计建筑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它是多元的、复合的、多种因素综合的、多种学科交叉的。整个团队要和谐,跟学生讨论方案,我从来不否定他们的方案,积极找到他们的优点,把握整个设计定位和构思,做到有放有收,灵活变通。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运用头脑风暴法,碰撞出设计的火花,从而加强了团队和合作热情。
周愷: 75岁高龄的您是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从而具有旺盛的精力来进行建筑创作?
何镜堂:心态平和、心胸开阔,把事情放开一些,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平时也会做一些锻炼,比如走路、带团队出国、游泳等等。作为建筑设计院的院长,二十年来,我的学生们相处得都非常和谐,他们也会经常帮助我解决一些问题,我也非常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