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至今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二十叁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叁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的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叁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煊赫一时的两淮盐商个园的历史和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相关。黄至筠,又称黄应泰,1770年出生在河北的一户官宦之家。
黄至筠的经历极为传奇,据说他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产为人掠去。数年之后,他骑着一条毛驴独自进京,凭借父亲的朋友给他捎去的一封信,见到了在京的两淮盐政。两淮盐政是管辖扬州盐业的最高长官,他见黄至筠谈吐不俗,是个人才,就委任他到扬州去做两淮商总。
清代整个盐业的税收占全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其中两淮地区盐业的税收又占全部盐业税收的一半,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两淮盐,天下咸”的民谚,而两淮盐业的管理中心就在扬州。作为两淮商总的黄至筠富可敌国。嘉庆二十叁年(1818年),黄至筠购下当地一处小园林,改筑为个园,成为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1838年,黄至筠死于扬州。
重庆旅游规划设计“春、夏、秋、冬”假山四景
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负盛名的园景之一。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迭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迭而成“春、夏、秋、冬”四景,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意为“一年之计在于春”。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迭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迭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迭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
在园中东北角,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便是气势雄伟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的秋景。秋景用黄山石堆迭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迭,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迭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
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旅游专题在旅游开发方面运作多年,一边实践,一边研究,提出了一个旅游项目开发流程。此流程是一个对旅游开发流程的一般性提炼。也可将该流程称为&辩耻辞迟;一般流程&辩耻辞迟;。对于不同的项目,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政策、投资商实力、市场、交通变化等各因素,进行结构调整。
作为旅游项目开发流程,我们特别强调旅游开发在思路上一定要遵循先进行产物策划,先进行产物策划,再编制规划,而非先规划后策划,否则事半功倍!实际开发工作中有立项、规划、施工、推广运营几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