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标准,康养、人文、蓝色、绿色四大旅游示范基地需具备核心区、依托区、旅游走廊等功能区域,旅游业是区域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或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等条件。其中,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要求核心区具备独特的康养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区能为核心区提供产业联动平台,并在公共休闲、信息咨询、旅游安全、休闲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上给予有力保障;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需具有人文类国家5础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人文吸引物作为旅游核心区;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应具有海洋、海滨、海岛类国家5础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的一种类型作为蓝色旅游基地核心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要求,应有国家5础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的一种类型作为绿色旅游基地核心区。此外,相关标准还对四大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环境、旅游经济水平、产业联动与融合、旅游服务管理等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旨在满足人们对健康幸福生活的追求,引导推动旅游和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丰富康养旅游内容,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改善旅游休闲环境,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的综合性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遗产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旅游环境舒适、文化传承效应明显,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示范性、综合性人文类精品旅游目的地。《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旨在体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开发海洋、海滨、海岛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旅游环境舒适、旅游休闲功能突出、公共服务发达,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示范性、综合性海洋旅游目的地。《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旨在提升生态型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旅游区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旅游环境舒适、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的地。2013年中国旅游研究院通过现场问卷发放、网络评论和投诉等叁个渠道收集了叁万余例调查样本数据,对目前我国景区消费主体的市场需求、消费偏好以及服务质量评价进行调查分析。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的满意度指数分别为7.40和7.42,略低于2013年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7.49。景区游客的主体分布在距景区3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比例达到55%。选择游览观光作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游客数量占总游客数量的51%。
重庆建筑旅游规划报告对2013年景区投资进行了分析,认为休闲度假、文化旅游是景区旅游投资的新亮点。2013年,各地旅游景区大项目投资也明显增加,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27个。社会资本加速进入旅游业,成为旅游投资的最大主体。其中,民间资本成为景区投资的主力,约占57%;休闲度假类景区成为旅游投资的重点,约占61%;东部地区成为景区投资的热点,约占65%。报告发现,传统景区如黄山、西湖、长城、故宫、兵马俑等持续吸引广大游客的同时,以华侨城、海昌、长隆等为代表的主题公园越来越受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以乌镇、古北水镇、宽窄巷子等文化休闲度假景区越来越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而迪斯尼、环球影城等项目也是受到市场强烈关注。
报告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旅游景区的经营与管理日渐规范,创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旅游景区最为关切的问题。从景区经营的角度,主要涉及景区的形象设计、产物创新与市场营销;从景区管理的角度,主要包括景区基础管理制度和具体管理模式和方法等。报告还对2013年景区经营绩效进行系统评价,通过景区公司对行业发展、公司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具体经营指标的判断分析景区行业的发展绩效。
景区业政策法规方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201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中国旅游法制体系显着完善的一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在从大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为适应国民大众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推动观光、休闲和度假旅游协调发展”成为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时代的新战略。这要求景区业着眼于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同时着力构建更加多元、更多层次的景区发展体系。